1.一種煤層氣水平井洞穴砂埋修井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拆卸原井口,取出原井內管柱,并在所述原井內依序下入防護套管、撈砂筆尖、尾管、撈砂泵和油管,開啟所述撈砂泵以使對所述原井內的壓裂砂進行清理,直至到達所述原井內的洞穴頂部;取出所述防護套管、所述撈砂筆尖、所述尾管、所述撈砂泵和油管,下入第一通井規通至所述洞穴頂部;取出所述第一通井規,下入襯管、丟手和油管,并記錄所述襯管初始位置,所述襯管包括導角襯管和多個割縫襯管;取出油管,下入三牙輪鉆頭、螺桿鉆和油管,并將所述三牙輪鉆頭下深至所述割縫襯管初始位置的底部;通過控制所述三牙輪鉆頭和所述螺桿鉆進行鉆井操作,直至所述三牙輪鉆頭鉆進至人工井底;取出所述三牙輪鉆頭和所述螺桿鉆,下入第二通井規通井至所述人工井底,并下入沖砂筆尖和油管至所述人工井底進行沖洗,以使沖出所述原井內的沉砂和煤粉;所述下入襯管、丟手和油管的步驟包括:以預設下管速度控制所述襯管進行下管操作,并觀察指重表;當所述指重表的懸重值為0時,后采用倒扣所述丟手下入所述割縫襯管中,記錄所述割縫襯管的初始位置,并下入油管;所述通過控制所述三牙輪鉆頭和所述螺桿鉆進行鉆井操作的步驟包括:控制所述三牙輪鉆頭和所述螺桿鉆在洞穴段每次鉆進0.5米,在洞穴段以下每鉆進8米后上提9米,并持續下放觀察是否存在卡阻現象;若否,則控制所述三牙輪鉆頭和所述螺桿鉆鉆進至所述人工井底;若是,則將所述三牙輪鉆頭和所述螺桿鉆上提至洞穴以上,后進行多次劃眼操作。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層氣水平井洞穴砂埋修井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襯管的鋼級為N80,割縫分布20縫/米,徑向分四組均勻分布,割縫大小為10cm*8mm,且所述襯管的下入總長度大于所述洞穴頂部至所述人工井底的距離,相鄰所述襯管之間所采用的連接扣為無接箍扣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層氣水平井洞穴砂埋修井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啟所述撈砂泵以使對所述原井內的壓裂砂進行清理的步驟之前,所述工藝還包括:判斷所述撈砂泵是否滿足預設工作條件;若否,則發出報警提示。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煤層氣水平井洞穴砂埋修井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工作條件的條件參數為電量參數、電壓參數和轉矩參數中的一種或其多種組合。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層氣水平井洞穴砂埋修井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割縫襯管最上一根所述防護套管的頂部設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用于保證后續修井和排采工具的順利下入。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層氣水平井洞穴砂埋修井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井規的負荷下降小于20至30KN。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層氣水平井洞穴砂埋修井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過控制所述三牙輪鉆頭和所述螺桿鉆進行鉆井操作中,所述三牙輪鉆頭和所述螺桿鉆的鉆壓為3至5KN。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層氣水平井洞穴砂埋修井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井規采用的是152mmx1200mm帶倒角通井規,所述第二通井規采用的是116mm×1.5m通井規。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