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包括:從上至下順次螺
紋連接且內部貫通的上接頭、上殼體、中殼體和下殼體,所述上殼體內部設有軸向穩壓結
構、所述軸向穩壓結構的下端伸至所述中殼體的內部,所述中殼體的內部設有周向沖擊結
構,所述周向沖擊結構的上端與所述軸向穩壓結構的下端相互頂抵,所述周向沖擊結構的
下端貫穿所述下殼體并伸出至所述下殼體的外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穩壓結構包括上活
塞和上芯管,所述上活塞與所述上芯管均為內部中空狀,所述上活塞滑動設置在所述上殼
體的內部,且所述上活塞的外壁與所述上殼體的內壁密封貼合,所述上芯管的上端伸入至
所述上活塞的內部并與所述上活塞螺紋連接,所述上芯管的下端由所述上殼體伸入至所述
中殼體的內部;沿著所述上殼體的徑向,所述上殼體的下端的內壁上朝向直徑縮小的方向
形成環形凸臺,所述上芯管的外壁與所述環形凸臺的內壁密封貼合,所述活塞的下端面、所
述上殼體的內壁、所述上芯管的外壁以及所述環形凸臺的上端面圍合形成第一環腔,所述
上殼體的側壁上開設有穩壓孔,所述穩壓孔連通所述第一環腔與所述上殼體的外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沖擊結構包括轉動
沖擊組件、下活塞和下芯管,所述轉動沖擊組件與所述下活塞均位于所述中殼體的內部,所
述下活塞的外壁與所述中殼體的內壁密封貼合,所述轉動沖擊組件的下端伸入至所述下活
塞的上端的內部,且所述轉動沖擊組件的上端與所述上芯管相互頂抵,所述轉動沖擊組件
的上端面、所述中殼體的內壁、所述上殼體的下端面與所述上芯管的外壁圍合形成第二環
腔,所述下芯管的上端于所述中殼體的內部與所述下活塞的下端螺紋連接,所述下芯管的
下端貫穿所述下殼體后伸出至所述下殼體的外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活塞呈上下貫通的中
空管狀,所述下活塞由上至下包括一體成型的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轉動沖擊組件設于所
述下活塞的上段內部,所述下芯管的上端與所述下活塞的下端螺紋連接;
所述下活塞的上段的內壁上對稱凹設有兩條泄流槽,且所述下活塞的上段的內壁上對
稱凹設有兩個徑向截面為扇形的扇形槽,且沿著所述下活塞的徑向,兩所述扇形槽的中心
的連線與兩所述泄流槽的中心的連線垂直;所述下活塞的上段的外壁上對應于各所述扇形
槽與相鄰的兩所述泄流槽之間的位置處各凹設有一條引流槽,各所述泄流槽、各所述扇形
槽及各所述引流槽均沿所述下活塞的軸向延伸,每個所述引流槽內均開設有至少一個沿著
所述下活塞的徑向貫穿所述下活塞的側壁的引流孔;
所述下活塞的中段的內徑小于所述下活塞的上段的內徑,所述下活塞的中段的內壁凸
出于所述下活塞的上段的內壁,沿著所述下活塞的徑向,所述下活塞的中段的下端的內壁
上朝向直徑縮小的方向形成限位凸臺;
所述下活塞的下段的內徑大于所述下活塞的中段的內徑,且所述下活塞的下段的內徑
小于所述下活塞的上段的內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沖擊組件包括砧
子、換向體、濾筒和壓蓋;
所述濾筒包括一體成型的上段和下段,所述濾筒的上段位于所述下活塞的上段的內
部,沿著所述濾筒的徑向,所述濾筒的上段的側壁上均勻開設有多個濾孔,所述濾筒的下段
位于所述下活塞的中段的內部,且所述濾筒的底部抵靠在所述限位凸臺上,所述濾筒的下
段的外徑大于所述濾筒的上段的外徑,所述濾筒的下段的外壁凸出于所述濾筒的上段的外
壁,所述濾筒的下段的上端面與所述濾筒的下段的外壁的連接處形成由上至下漸擴狀的導
斜面,在所述濾筒的底部抵靠在所述限位凸臺上的狀態下,所述濾筒的下段的上端面與所
述下活塞的中段的上端面平齊;
所述換向體套設于所述濾筒的上段的外側,且所述換向體的下端抵靠在所述濾筒的下
段的上端面上,所述砧子套設在所述換向體的外側,且所述下活塞套設在所述砧子的外側,
所述砧子的下端抵靠在所述下活塞的中段的上端面上,所述下活塞的內壁與所述砧子的外
壁貼合接觸,且所述砧子的內壁與所述換向體的外壁貼合接觸,所述換向體的內壁與所述
濾筒的外壁貼合接觸,所述下活塞的上端面、所述砧子的上端面及所述換向體的上端面平
齊,所述壓蓋套設在所述濾筒的外側并與所述濾筒的外壁貼合接觸,且所述壓蓋壓迫在所
述下活塞的上端面、所述砧子的上端面及所述換向體的上端面上,所述中殼體的內壁、所述
上殼體的下端面、所述上芯管的外壁及所述壓蓋的上端面圍合形成第二環腔,所述上芯管
的內部分別與所述濾筒的內部、所述第二環腔相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蓋上開設有與各所述
引流槽相連通的過流孔。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濾筒的上段的下端
的內壁上凸設有限位環,且所述濾筒的上段的內部設有過流噴嘴,過流噴嘴的下端面抵靠
在限位環的上端面上,所述過流噴嘴為內部中空且上下貫通的管狀結構,所述過流噴嘴的
內徑小于所述濾筒的上段的內徑,且所述過流噴嘴的外壁與所述濾筒的上段的內壁緊密貼
合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活塞的上段的內
壁與所述下活塞的中段的內壁的連接處形成有由上至下呈漸縮狀的泄流引導面,所述泄流
引導面、所述砧子的下端面、所述換向體的下端面及所述導斜面圍合形成泄流環腔,所述泄
流引導面的上邊緣與所述下活塞的上段的內壁面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活塞的上段的側壁
厚度,所述泄流環腔與所述泄流槽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斜面上開設有多個垂
直貫穿所述導斜面的泄流孔,所述泄流孔連通所述泄流環腔與所述濾筒的下段的內部。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活塞的側壁上開設
有至少一個循環孔,每個所述循環孔連通多條引流槽中的一條以及所述泄流環腔。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砧子的外壁上對稱的
凸設有兩個扇形塊,在所述下活塞套設于所述砧子的外側的狀態下,兩個所述扇形塊分別
插入兩個所述扇形槽中,所述扇形槽的徑向截面積大于所述扇形塊的徑向截面積,在所述
下活塞與所述砧子之間產生相對轉動的狀態下,所述扇形塊能在所述扇形槽中移動;
所述砧子的內壁上對稱的凸設有兩個限位塊,兩所述扇形塊與兩所述限位塊均沿著所
述砧子的軸線延伸,且沿著所述砧子的徑向,兩所述限位塊的中心連線垂直于兩所述扇形
塊的中心連線;
緊貼各所述扇形塊的兩側,且緊貼各所述限位塊的兩側,所述砧子的側壁上分別開設
有貫穿所述砧子的側壁的通道,位于各所述限位塊兩側的通道能在所述砧子與所述下活塞
之間產生相對轉動至預定位置的狀態下與所述泄流槽連通。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向體的外壁上凹設
有四條均勻分布的泄壓槽,各所述泄壓槽均沿著所述換向體的軸向延伸,且各所述泄壓槽
分別向上延伸貫穿所述換向體的上端面,各所述泄壓槽分別向下延伸貫穿所述換向體的下
端面,每兩條相鄰的所述泄壓槽之間形成徑向截面呈扇形的凸塊,所述凸塊包括兩個第一
凸塊和兩個第二凸塊;
兩個所述第一凸塊沿所述換向體的軸線中心對稱,兩個所述第一凸塊上分別凹設有限
位槽,兩個所述限位槽均沿所述換向體的軸向延伸,且兩個所述限位槽分別沿所述換向體
的軸向向上延伸并且貫穿所述換向體的上端面,兩個所述限位槽分別沿所述換向體的軸向
向下延伸并且未貫穿所述換向體的下端面,在所述砧子套設于所述換向體的外側的狀態
下,所述限位塊伸入至所述限位槽中,沿著所述換向體的徑向,所述限位槽的徑向截面積大
于所述限位塊的徑向截面積,在所述砧子與所述換向體之間產生相對轉動的狀態下,所述
限位塊能在所述限位槽中移動;
兩個所述第二凸塊沿著所述換向體的軸線中心對稱,兩個所述第二凸塊上分別開設有
至少一對沿著所述換向體的徑向貫穿所述換向體的通孔,且沿著所述第二凸塊的中心與所
述換向體的徑向截面的中心的連線,每對所述通孔中的兩個所述通孔相互對稱,在所述限
位塊抵靠在所述限位槽的一側的狀態下,每對所述通孔中的一個與所述砧子上位于所述扇
形塊的兩側的通道中的一個連通,且在所述限位塊抵靠在所述限位槽的另一側的狀態下,
每對所述通孔中的另一個與所述砧子上位于所述扇形塊的兩側的通道中的另一個連通。
13.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雙作用提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芯管與所述下殼體
之間設有花鍵,所述花鍵包括多個設置在所述下芯管的外壁上的鍵齒以及多個設置在所述
下殼體的內壁上的鍵槽,所述鍵齒與所述鍵槽一一對應設置,沿著所述下殼體的徑向,所述
鍵槽的徑向截面積大于所述鍵齒的徑向截面積,各所述鍵齒的兩側與對應的所述鍵槽的兩
側壁之間均具有間隙,在所述下活塞帶動所述下芯管轉動的狀態下,所述鍵齒能在對應的
所述鍵槽中移動。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