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食品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發布時間:2006-01-01 來源:延邊州人民政府?根據我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結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導向,制定《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食品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一、我州食品產業“十五”情況回顧?
(一)“十五”期間取得的主要成績?
我州食品工業經過多年努力,特別是 “九五”及“十五”期間,經過技術改造,引進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開發新產品,不斷發展壯大,現已初具規模。全州規模以上企業32戶,個體及民營企業上千戶,這些企業主要從事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煙草加工業四個大行業16個門類,產品達1200余種。?
1.食品工業持續、快速發展,支柱產業框架已經形成。“十五”以來,全州食品工業繼續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截止2004年末,全州食品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07870萬元,占全州工業增加值的19.6%,實現利稅總額95491萬元,占全州工業利稅總額的49.1%,實現稅金79848萬元,占全州工業稅金的57.8%,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44421萬元,占全州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的16.7%,實現利潤總額15643萬元,占全州工業利潤總額的27.8%。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8%、22%、15%、18%、80%。從業人員6066人,全州食品工業企業資本總額276711萬元,固定資產原值126969萬元,固定資產凈值98768萬元,流動資產123537萬元,百元固定資產原值實現利稅133元。
在過去的四年里,工業總產值凈增77611萬元,年均遞增16.5%,工業增加值凈增31532萬元,年均遞增12.7%,利稅總額凈增55421萬元,年均遞增30.4%。工業總產值列全州工業行業第二位,利稅總額列全州工業行業第一位。?
2.食品工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對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城鎮建設起到關鍵性作用。食品工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延吉卷煙廠、延邊美好天然色素提純有限公司、延邊可利亞食品有限公司、和龍平崗米業有限公司等食品龍頭骨干企業以公司加農戶的組織形式,促進煙葉、菊花、蔬菜、水稻等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帶動了農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它對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城鎮化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產生積極的作用。?
3.高新技術在食品工業中得到較好應用,延吉卷煙廠、哈爾濱啤酒延吉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如生物工程技術、輻照殺菌、冷凍速凍等一批高新技術在食品行業得到了推廣應用,有力地促進了食品工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啤酒、飲料、煙草加工等行業中較先進的技術裝備,已接近發達國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先進水平。?
4.國內一些著名企業集團如杭州娃哈哈集團、北京匯源果汁有限公司、臺灣統一、韓國星島株式會社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集團進入我州,為我州食品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5.產品品種增加,質量逐步提高。食品產品從過去的幾百種,發展到目前的1000多種,產品轉向多樣化和系列化,基本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創出了“海蘭江”、“峰泉”、“大氣”、“冰川”、“可利亞”等一批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一大批企業通過了ISO質量體系認證。?
6.產品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主導產業初步形成。“十五”以來,全州食品工業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依托,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已初步形成了以煙葉深加工為主的煙草加工業、以狗肉、蔬菜深加工為主的民族特色食品業和以長白山礦泉水為主的長白山生態食品為主導的三大產業格局,有利地促進了全州食品工業保持穩定、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態勢。?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食品工業與農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尚未形成。食品工業的發展與農業缺乏緊密聯系,食品市場、食品工業與農業原料基地的產業鏈尚未真正形成,食品企業與農業生產者之間沒有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和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分散的農業生產提供的原料在品種、品質、規格等方面還不能適應大規模發展食品工業的要求,資源優勢沒有很好地轉化為競爭優勢。
2.企業平均規模小,經濟效益低。全州年工業總產值上千萬元以上的食品企業只有13家,僅占全行業的1.3%,產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龍頭帶動作用和產業輻射作用不強。從主導產品經濟規模來看:哈爾濱啤酒(延吉)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不足10萬噸,技術改造后也不過15萬噸,距國家行業經濟規模30萬噸差距大。規模以下特別是數量眾多的民營個體企業絕大多數年產值不到100萬元,固定資產在50萬元以下。
3.企業技術裝備落后,科技創新能力弱。目前全州食品企業中很少有建立科技開發機構的,科技開發能力薄弱,許多企業未能有效地組織技術創新活動,生產設備和產品檢測設備陳舊,除煙廠等少數幾家企業擁有先進的經營管理、設備工藝外,其它食品加工企業的經營、裝備、工藝均比較落后;新工藝新技術采用少。全州食品企業中,中高級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不足3%,并且集中在大中企業中,小企業有專業技術人員的很少。
4.企業管理水平低,營銷能力弱,外向型經濟發展緩慢,產品市場競爭能力低。受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低、競爭意識差、營銷策略、銷售力度、大市場觀念明顯滯后的影響,市場定位不夠準確,開發市場能力弱,從而造成產品知名度低、市場占有率小。全州近800戶食品企業1200多個食品品種中,暢銷的不足百個,90%的企業產品沒有打出州外。
5.食品工業企業在執行現行行業標準、質量控制體系方面,與WTO規則及國際標準有一定差距。
二、食品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根據全州國民經濟規劃目標和國內外食品消費市場及技術發展趨勢,結合我州食品工業的產業特點,提出“十一五”期間全州食品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發展重點和措施。
“十一五”期間我州食品工業的指導思想是:食品工業的發展要依托區位與自然資源優勢,緊緊抓住我國食物結構調整時機,充分利用民族自治、西部大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優惠政策,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效益為中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提高食品工業技術水平,走以工帶農、高位切入、特色取勝的生態戰略和產業化發展戰略之路,實施大名牌戰略,將食品工業建設成為以名品強企為核心的持續優勢產業,形成促進食品工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合力。以滿足人們由小康向比較寬裕生活過渡時期對食品消費的需求,推動延邊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
以市場需求作為企業發展的推動力,引導企業積極順應市場潮流和產品發展趨勢,走勞動密集型與資源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路子,加大研發力度,培植名牌產品,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把食品工業的發展與資源永續利用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在資源保護和清潔生產上加大工作力度,使食品工業走出一條持續、健康、快速、協調發展的路子。
?? 堅持走集團化發展的原則。
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龍頭企業,不斷增強骨干企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 堅持依靠科學進步的原則。
充分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微膠囊技術、擠壓技術、真空應用技術、食品輻照技術、微波加熱技術、脈沖電場殺菌技術、超高溫殺菌、冷凍速凍、超臨界萃取、膜分離、分子蒸餾等一批高新技術推動食品工業的產業升級。注重具有民族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開發,加快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
(三)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圍繞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戰略目標,我州食品工業要持續、快速、協調增長,各項經濟指標要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一至二翻,工業總產值達到70億元左右,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到2010年占工業GDP的比重保持在20%以上,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加強,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工業強州,食品工業總量在全省的排位進入前三名。
增長速度:在抓好產品結構調整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前提下,食品工業產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率為20%左右。
經濟效益:食品工業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基礎上,利稅增長在15%左右。
農業產值與食品工業產值比達到1:2,食品工業對農業發展的帶動力明顯增強。
科技進步:形成2?3個有一定影響的集食品技術研究開發、食品工業原料生產、食品加工、包裝、銷售為一體的食品工業密集園區、食品工業鎮、食品工業縣,構筑一批以食品工業園區域經濟特色的輕型結構的工業城鎮,使生產的集中度達到一定水平;
產業結構:到2010年全州食品工業四大行業工業總產值比例趨于合理,即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國內具有一定市場份額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不斷做大做強。?
四、發展重點與主要任務?
(一)優先發展三大優勢行業?
煙草制品業、民族食品和長白山生態食品產業是我州食品工業中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也是前景最好、市場競爭力較強、發展態勢好的行業,要突出重點,擇優擇強,加快做大做強步伐,提高優勢行業和優勢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煙草制品業。 實施市場營銷戰略、名牌發展戰略、技術創新戰略、綠色煙草戰略、國際化發展戰略和多元化經營戰略的發展思路,爭取到2010年把延邊建成具有較強開發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國際競爭力能及較高信息化水平和裝備水平的低危害煙草科研、開發、生產基地,在全國市場份額中占重要地位。
重點培育和壯大“長白山”品牌,走品牌化經營的路子,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要堅持向企業生產規模化、經營多元化、決策管理信息網絡化、卷煙產品高檔化、焦油含量低量化方向發展。到2010年,生產規模達到50萬大箱以上,銷售收入30億元,利稅總額20億元。?
2.民族食品工業。①傳統食品加工業。我州要在醬、糖稀、烤肉、糕點等產品的生產上加快工業化步伐,力爭在“十一五”期間上一批有一定規模的加工企業,改變目前這些傳統食品小作坊生產的格局。重點支持延吉、龍井、和龍、汪清等有鮮族民族食品生產傳統的地方建設標準化的加工企業,或者走小群體、大規模的產業集群發展之路。②泡菜加工業。“十一五”期間,我州的泡菜生產要走規模化經營的路子,增加泡菜的花色品種,做大全國市場。重點支持延邊可利亞食品有限公司萬噸辣菜系列產品加工項目,使企業的年銷售收入達到1.2億元,利稅3300萬元。③鱈魚加工業。“十一五”期間,要根據國際鱈魚市場的變化情況,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和提高加工深度,進一步增強龍頭企業對農戶的帶動能力。要扶持吉云水產公司搞好鱈魚綜合加工項目建設,重點開發魚油、魚丸、軟包裝罐頭和魚骨小食品。同時,要抓好進口原料基地建設,建立穩定的產品原料來源通道。到“十一五”末,全州的鱈魚加工總量要達到10萬噸,產值11億元。
3.長白山生態食品產業。我州要充分利用長白山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紅松果仁、山野菜、黑木耳、蜂產品、林蛙油、礦泉水、人參系列保健食品等七大系列產品。?
果仁加工業:十一五期間,重點放在產品的深加工和資源保護開發利用上。重點抓好吉林延邊林業集團2000噸紅松果仁綜合加工項目、延吉秀愛食品有限公司5000噸松子加工項目和汪清縣供銷總公司年產果仁飲料1萬噸及紅松果仁綜合加工及基地建設項目。年銷售收達到4億元,利稅總額達到8000萬元。
山野菜加工業:經過5年努力,在目前敦化鴻發食品有限公司一條1000噸凍干食品生產線的基礎上,培植一批骨干企業,到2010年使脫水蔬菜(山野菜)加工能力達到1.5萬噸,年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利稅8000萬元。食用菌加工依托吉林延邊林業集團和延邊丹華山珍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群體,形成加工2萬噸的生產規模,銷售收入1.5億元。
蜂產品加工業:到2010年,形成以吉林省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和延邊寶利祥蜂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的蜂產品深加工企業群體。蜂產品行業達到1.5噸的生產規模,年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利稅5000萬元。
林蛙深加工:利用長白山豐富的林蛙資源,依托延邊林業集團有限公司、延邊長白山特產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群體,到2010年,林蛙油加工能力達到3000噸/年,林蛙油泡騰片200噸,林蛙油軟膠囊500噸。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利稅達到1.1億元。
保健食品產業:“十一五”期間重點抓好延邊特產實業有限公司年加工1500噸人參項目,吉林省博維藥業有限公司年產16500噸有機五味子保健食品加工及1600公頃基地項目,圖們大豆磷脂廠年加工6000噸多功能因子項目,琿春椰風食品有限公司年生產6萬噸雪哈人參飲料項目等一批保健食品項目。銷售收入達到8億元,利稅達到2.2億元。
礦泉水制造業:繼續發揮椰風(長白山)礦泉水有限公司、延邊娃哈哈、長白山泉礦泉水公司、星島(延邊)綠色產業有限公司的龍頭骨干加工企業作用,到2010年,礦泉水生產能力達到150萬噸,年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
(二)重點發展的六大行業
????1.釀酒制造業。葡萄酒行業:積極推進產品結構調整,降低成本和銷售價格,發展高檔全汁葡萄酒,提高干酒及其它高檔葡萄酒的比重。充分利用葡萄資源傾力擴張規模,加快發展。要加大力度建設好敦化黃泥河鎮萬畝山葡萄種植園基地,在現有品種的基礎上,積極引進適合葡萄酒生產的優質新品種。逐步建立葡萄酒工業園區,形成葡萄基地與工業園區相結合。重點開發高檔干葡萄酒,功能性葡萄酒,冰紅葡萄酒。到2010年,葡萄酒產量達到年產1萬噸,形成以吉林德大集團、汪清黑馬葡萄酒有限公司為龍頭骨干的葡萄酒生產企業群體。實現年銷售收入1億元。啤酒制造業: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加快建設規模化大公司戰略目標的步伐。加強啤酒技術的基礎性研究和實用性研究,盡快將技術成果應用到生產經營中。積極開拓朝、韓、俄等國家市場,擴大國外市場占有率。到2010年,啤酒產銷量達到15萬噸,年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白酒行業:重點推廣和采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物耗、能耗,實現能源的綜合利用。在適應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推動白酒新品種的開發、研究,重點開發低乙醇白酒。到2010年,白酒制造業產量達到5萬噸,年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
2.果汁、飲料制造業。我州豐富的水果和野生漿果資源為開發果汁、飲料提供了充分條件。一是延伸加強果汁、飲料加工制造業產業鏈條。抓住入世的有利條件,積極開拓、培育國內外市場,加速“企業+基地+果農”產業鏈和產、工、銷一體化的形成,整體提升產業的技術水平,拉動與其相關的種植業、養殖業及其它產業的同步發展,加快與國際接軌。 二是抓好產品結構調整。做好、做足本地優勢資源文章,通過各種交流溝通渠道,及時掌握國際國內果蔬加工制造高新技術,提升產品深加工層次,加快產品的升級換代,努力提高精深加工比重,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三是加強基地建設。統籌調控,整合資源,規范運作,全力搞好龍井萬畝果樹農場的建設,提升果樹品質。同時在安圖、汪清、和龍等縣市加速建設長白山有機果品原料基地,推廣無公害無污染新技術,建立產前、產中、產后食品安全質量跟蹤體系。四是積極擴大出口。積極推進食品安全認證,保證達到國際標準,以優良的品質拓展歐美市場,提高規模出口的能力。引入HACCP系統,以穩定產品質量;利用匯源果汁的品牌效應,實施品牌戰略,走集團化發展道路。重點開發100%純鮮榨果汁、低溫保健營養食品、多維果汁飲料、植物蛋白飲料、各種蔬菜營養汁。
“十一五”期間,形成一批以匯源果汁延邊分公司、琿春海南椰風集團、圖們兆源、敦化百益、延邊長白山綠野森健山珍食品有限公司、汪清山野菜加工廠和安圖縣長白山經濟開發區企業總公司為骨干的果汁、飲料生產企業群體。到2010年,果品精加工能力達到5萬噸,年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
3.糧油加工制造業。以提高??加工制造技術為主線,全面提升深加工能力。通過外引內聯,發展壯大一批勢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進一步發揮平崗大米、雁鳴湖小粒黃豆、敖東油脂等糧油加工基地的作用。重點以小粒黃豆、綠色大米深加工為重點。油脂加工以精煉油為重點,提高食用油品質,擴大產量。同時發展玉米油加工。開發變性淀粉、專用粉、植物蛋白等高附加值產品。加快行業向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方向發展的步伐。支持敦化市大源油脂飼料有限責任公司年加工6萬噸大豆項目,圖們市金豆實業有限公司年綜合加工5萬噸大豆項目,敦化市華力對外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年深加工18000噸小粒黃豆項目,敦化市雁鳴湖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年產350噸納豆項目。到2010年糧食加工能力達20萬噸,精煉油達10萬噸,年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
4.肉禽加工制造業。進一步提高加工制造率,增加對外出口貿易,促進肉制品的可持續發展。全力做好衛生檢驗檢疫,產品要符合國際肉食品安全標準,滿足國際市場要求。重點建設綠色畜牧養殖基地。擴大加工肉類品種,開發藥膳肉制品生產。生肉食品要發展高檔冷卻肉、速凍小包裝系列產品,向多品種、系列化、全營養、精包裝、易儲存方向發展。積極開發國際市場及涉外星級賓館需要的高端肉產品。大力發展牛肉、豬肉、雞肉、鵝肉、兔肉、鴿肉等肉類品種,帶動農牧養殖業。熟肉制品重點引進開發低溫制造的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熟制肉的產量,增大市場份額,擴大真空包裝品種。以DNA基因標記等先進的科技手段應用于育種等領域;建設牧業小區,實行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加工已成為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研究動物膠蛋白為原料的新食品。 “十一五”期間要抓好延吉金牛牧業有限公司年綜合加工15萬頭肉牛項目,延邊畜牧開發總公司建成10萬頭中國延邊黃牛綜合深加工項目,汪清鴻基皮革有限公司和琿春華威兔業有限公司建成年加工100萬只獺兔、肉兔項目,吉林省飛奴食品有限公司年繁育40萬對鴿和加工1200萬只乳鴿項目,敦化列才鵝業有限公司年加工100萬只鵝項目等為龍頭的肉禽加工企業群體。肉禽加工能力達到15萬噸,年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