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08年度信息技術領域重大科技項目指南
發布時間:2008-05-30 來源: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一、研究專題和期限
專題一:下一代網絡與業務國家試驗床(上海)研究與應用
(一)研究目標和內容
研究目標:
服務國家下一代網絡與業務試驗床建設的需求,研究下一代網絡與業務的前沿技術;研制核心網絡設備、低成本寬帶接入設備、互動媒體業務及運營支撐環境、支持三網融合的網管系統;在上海建成10萬戶的國家試驗床,開展規模化應用示范,探索新的營運模式。
研究內容:
(1)研究滿足QoE要求的路由交換等關鍵技術,研制高性能業務路由設備;
(2)?研究低成本的寬帶同軸和光纖接入技術,要求基于混合模式PON結構和OFDM同軸寬帶調制,研制自主知識產權的光模塊、同軸電纜芯片和λ-EMD設備;
(3)?研究互動媒體業務關鍵技術和面向三網融合的網管技術,研制滿足10萬用戶規模互動媒體業務運營支撐環境和網管系統;
(4)?建成下一代網絡與業務國家試驗床(上海),支持規模化網絡與業務的系統試驗,要求接入10萬用戶,試驗業務不少于20種。
(5)?研究網絡前沿技術:要求針對國家下一代網絡與業務試驗床的未來發展,對網絡架構、路由交換、QoE、網絡業務測量和評估等方面前沿技術 進行研究;探索支撐寬帶融合型新興業務的相關技術。
(二)研究期限
專題二:汽車電子嵌入式基礎軟件平臺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一)研究目標和內容
項目目標:
研究汽車電子嵌入式基礎軟件,在整車汽車電子產品中穩定可靠使用,形成規模化市場,并形成汽車電子基礎軟件平臺行業規范,建立汽車電子基礎軟件測試環境。
研究內容:
(1)汽車電子嵌入式基礎軟件。研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電子嵌入式基礎軟件,重點研究實時操作系統內核、總線通信、故障診斷、在線刷新以及運行和配置環境等;基礎軟件至少支持2種字長的硬件平臺。
(2)產品應用驗證。針對具體車身控制模塊需求,完成基礎軟件針對核心控制芯片的移植、高速CAN總線模塊移植、LIN總線模塊移植、I/O控制模塊支持以及應用軟件開發,形成具體的零部件產品并在量產的自主品牌車型中得到實際應用。
(3)汽車電子嵌入式基礎軟件平臺行業規范及測試環境。形成汽車電子嵌入式基礎軟件平臺行業規范,建立汽車電子嵌入式基礎軟件測試認證環境并開展服務。
(二)研究期限
專題三:上海地區衛星導航多模增強與精密定位服務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系統開發
(一)?研究目標和內容
研究目標:
采用新一代網絡化多模衛星導航增強技術和實時精密定位技術,以GPS技術為先導,以我國自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基礎,建立上海地區多模高精度實時定位服務平臺;在保證公益服務的基礎上,探索區域多模增強與實時精密定位系統的服務機制和運營模式,積極開拓重要的行業應用,開展各種增值服務,推動上海地區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
研究內容:
(1)區域多模高精度實時定位系統體系結構和總體設計。研究上海區域高精度實時定位體系結構,整合上海地區已有網絡基礎,優化網絡布局,開展系統仿真、系統驗證和系統集成,提高網絡服務性能,為用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和增值服務。
(2)平臺中心數據處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究上海區域多模高精度實時定位系統中心數據處理軟件,重點研究電離層誤差模型、鐘差模型、數據完好性、實時差分數據生成等技術。
(3)運營服務平臺關鍵技術。研究綜合運營服務平臺技術,提供實時高精度定位信息與各類用戶的接口,完成數據分發、用戶管理和計費系統的研發,滿足各類用戶的需求。
(4)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及應用示范。針對2-3個典型行業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緊密結合行業技術特點,充分展示區域多模高精度實時定位系統的優勢。
(二)研究期限
專題四:基于射頻識別的工業環境下跨行業供應鏈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示范
(一)研究目標和內容
研究目標:
研究在鋼鐵工業環境中,超高頻射頻識別技術及其在跨行業開環中的應用,建立跨行業材料和零部件的動態跟蹤管理應用示范系統,達到縮短供貨周期、減少庫存、提高庫位使用效率、優化配送環節等目標,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
研究內容:
(1)高可靠性超高頻射頻識別讀寫器。研發適用于鋼鐵工業環境、識讀率大于99.5%、識讀距離不小于
(2)用于金屬表面的超高頻射頻識別電子標簽及其快速粘貼技術。針對金屬板材識讀的需要,研發適用于厚度不小于
(3)基于射頻識別的行業應用系統中間件產品。開發適用于現行大型鋼鐵行業MES、ERP系統或鋼鐵供應鏈系統無縫連接的射頻識別中間件產品。除支持上述開發的射頻識別產品外,還應支持至少3家國際或國內主流射頻識別產品。
(4)基于射頻識別的鋼鐵供應鏈系統應用研究。研究基于射頻識別的鋼鐵供應鏈行業代碼標準,建立和優化基于射頻識別的大型鋼鐵企業供應鏈系統中的倉儲堆垛模型和物流配送模型,研究物品的全程動態跟蹤技術。
(二)研究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