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度信息技術領域重點項目指南
發布時間:2002-07-26 來源: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指南中A類課題是探索性課題,要求形成技術創新的亮點;B類課題屬于應用類課題,要求由企業牽頭或參與,有應用和產業化背景。
一、計算機軟硬件主題項目指南
1、數據可視化技術(B類)
研究目標:
針對數據庫、數據倉庫,研制構件化的數據可視化工具。
研究內容:
數據查詢結果的可視化;
數據層次結構可視化;
多維數據結構可視化;
復雜的數據可視化;
數據可視化的規范。
成果形式:
構件化的數據可視化工具;
能夠用于二次開發并嵌入其他應用的可視化構件;
軟件著作權;
應用示范。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成果的實際應用,優先考慮優勢應
用單位或軟件企業參與并提供配套資金的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2、WEB Service應用集成技術(B類)
研究目標:
研究Web Services應用集成關鍵技術,研制Web Services應
用集成平臺。
研究內容:
Web Services事務處理技術;
Web Services人機界面設計;
Web Services服務發現技術;
Web Services應用接口技術;
Web Services技術標準、規范及其支撐技術;
支持Web Services事務處理、用戶界面、服務發現、應用接口;
支持ERP、CRM、SCM等應用集成。
成果形式:
Web Services應用集成平臺;
軟件著作權;
應用示范。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成果的實際應用,優先考慮優勢應用單位或軟件企業參與并提供配套資金的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3、多語言信息處理技術(B類)
研究目標:
完成面向多語言環境的信息服務系統。
研究內容:
對文本和聲音的多語言處理平臺與環境;
支持多語言的人機交互技術;
便攜式導游設備;
系統集成技術;
支持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等語言;
支持固定和移動的、跨平臺訪問。
成果形式:
多語言信息服務系統;
軟件著作權;
應用示范。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成果的實際應用,優先考慮優勢應用單位或軟件企業參與并提供配套資金的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4、軟件開發與質量保障平臺(B類)
研究目標:
建立一個支持軟件開發全生命周期的軟件產品信息模型;研制
一個支持軟件的工程化開發和全面質量保證的軟件項目開發管理系統。
研究內容:
支持軟件開發全生命周期的軟件產品信息模型;
遵循CMM和ISO 9000的開發過程規范;
軟件開發過程建模及仿真技術;
軟件項目的過程管理和運行技術;
質量控制技術;
軟件開發個人工作臺。
成果形式:
研制完成軟件開發與質量保障平臺;
軟件著作權;
應用示范;
符合規范的全套軟件開發過程規范文檔;
培訓教材。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成果的實際應用,優先考慮優勢應用單位或軟件企業參與并提供配套資金的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5、網格計算模型與算法(A類)
研究目標:
研究網格計算模型和算法。
研究內容:
研究網格計算模型;
研究網格計算算法。
成果形式:
能解釋分布和自主兩大特征的模型;
發表高水平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成果形式的先進性和示范性,優先考慮有相關研究基礎的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6、網格存儲技術(A類)
研究目標:
研究基于網格計算的海量存儲技術。
研究內容:
基于光纖通道的存儲技術;
集中的網格計算存儲區域配置與管理技術;
面向海量的存儲共享與保護技術;
高性能的并發訪問與數據同步技術;
遠程數據備份與恢復管理技術;
存儲動態重組技術。
成果形式:
原型系統;
發表高水平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成果形式的先進性和示范性,優先考慮有相關研究基礎的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7、異構處理技術(A類)
研究目標:
在網格計算資源異構協同處理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研制異構處理原型系統。
研究內容:
網格(軟硬件)資源異構性描述;
異構特征提取技術;
異構性識別與屏蔽技術;
網格協同工作技術;
異構計算模型集成技術。
成果形式:
研制異構處理原型系統;
發表高水平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成果形式的先進性和示范性,優先考慮有相關研究基礎的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8、實時嵌入式操作系統技術及其開發環境(B類)
研究目標:
形成一個可適用于多種硬件環境、滿足不同系統規模的實時應用系統的開發與運行平臺。
研究內容:
任務可調度性預測機制;
系統剪裁及擴展配置技術、實時軟件固化技術;
實時軟件集成沖突檢測技術、性能監測與分析技術;
嵌入式實時軟件的設計、開發、模擬調試、模擬仿真和維護技術;
實時中間件技術;
系統最小配置20K以內;
滿足開放性(符合POSIX實時擴展標準)、強實時性(微秒級)要求。
成果形式:
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及開發環境;
軟件著作權;
實現典型的行業應用。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成果的實際應用,優先考慮優勢應用單位或軟件企業參與并提供配套資金的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二、通信和多媒體主題項目主題:
1、高速安全智能接入控制系統研制(B類)
研究目標
研制高速安全智能的接入控制設備及系統,針對運營網和企業網寬帶接入的需求提出合理可行的解決辦法,設計高速互連設備中主要的技術和方法,突破性能瓶頸,實現用戶管理、身份認證、接入服務、訪問控制、帶寬分配、服務質量、安全監測、日志記賬等功能。
研究內容和技術指標
至少兩個高速Ethernet端口(每端口速率不小于1Gbits/s);
端口間轉發速率不小于5Mpps(全雙工,64字節包);
實現對接入用戶的管理和身份認證,并提供有效的接入服務(如地址分配等)功能;
實現針對IP地址的帶寬分配,支持QoS功能;
提供有效的安全控制和管理機制;
具備網絡管理、系統管理能力;
具有高可靠、高穩定性能,具有自診斷和故障恢復能力;
設備可管理、易用、易維護。
成果形式:樣機、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成果的實際應用,優先考慮提出應用方向明確,并提供配套資金的單位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2、基于微碼實現的多層高速安全交換路由器(B類)
研究目標:
研制5-10Gbit/s交換能力的中端高速安全路由器。該產品可以作為一個通用路由交換平臺,結合模塊化技術,適用于不同用戶應用需求。
研究內容及主要指標:
產品整機交換能力為5-10Gbit/s,提供模塊化的100M /1G ethernet接口,或者155M/622M的POS接口。
使用商業網絡處理器,開發自己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碼程序,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在微碼的設計中實現如,IP sec、VAN、多層包過濾等網絡安全功能。
支持多層交換協議,如:支持2的交換、3的路由和MPS。
能提供高速網絡地址轉移。
能夠提供完整的中端路由器的功能。
同時可根據用戶的需求,修改微碼程序,為用戶量體裁衣。
成果形式:樣機、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技術創新、成果的實際應用,優先考慮提供配套資金的單位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3、IP網上MPEG-4寬帶流媒體應用研究(B類)
研究目標:
針對目前IP網絡環境,實現網絡傳輸及接入條件多變情況下的變速率、可分級MPEG-4實時編解碼技術,建立適于多種應用的寬帶流媒體傳輸平臺??蛇M行內容交互以及適合不同接入條件、網絡狀況起伏不定的點播與組播實驗。
研究內容:
研究基于MPEG-4標準,面向IP網絡傳輸環境,具有高效率精細可伸縮性、高容錯性的數字媒體壓縮編解碼技術,使編碼系統在不同網絡QoS保證下是一個靈活、智能的變速率、可分級實時編碼系統;支持QCIF、CIF和SDTV多種視頻格式,壓縮速率范圍:64kbps
- 4Mbps,對不大于10%的IP網絡丟包率,解碼視頻質量可接受;重點解決MPEG-4 Streaming Profie中精細可分級技術,網絡傳輸條件多變情況下的網絡質量實時探測,信源端碼率控制及擁塞控制技術,以及容錯編碼和解碼端差錯掩蓋技術等問題。
成果形式:專利、實驗平臺、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優先鼓勵有技術創新和能夠面向應用的單位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4、基于無線局域網的無縫接入關鍵技術(B類)
研究目標
研究面向無線HotSpot(公共場合訪問點)的網關平臺關鍵技術;服務客戶端Dynamic Address Transation技術。實現高效方便、高移動性(跨地域即插即用)的網絡接入,移動和非移動應用的無縫結合,移動用戶能夠利用上述關鍵技術快速接入公共互聯網絡,或通過安全工具進一步訪問企業內部資源。
研究內容和技術指標
服務客戶端Dynamic Address Transation (網絡環境即插即用)技術研究,首頁重定向,SMTP重定向功能技術;
基于瀏覽器的用戶認證機制實現;
保障接入用戶數據通信安全的機制;
支持主流VPN撥號服務的透明連接;
透明支持Voice over IP、Video over IP的應用。
成果形式:專利、試驗平臺、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優先鼓勵技術創新和能夠面向應用的單位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5、數字影院的視覺無損壓縮技術(A類)
研究目標
針對數字影院的高保真視頻效果需求,研究基于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的視覺無損壓縮編解碼技術,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可實時播放的數字電影演示系統,其播放效果達到35mm電影膠片的表現力。提交實驗驗證系統、相關技術專利和研究報告。
研究內容和技術指標
研究基于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的視覺無損壓縮編解碼技術,重點解決視覺無損視頻編碼技術,5.1聲道環繞聲音頻編碼技術,音視頻精確同步技術,高速視頻輸入輸出接口技術,以及實時音視頻解壓縮技術,實現可實時播放的數字電影演示系統,其播放效果達到35mm電影膠片的表現力。
主要指標如下:
數字視頻輸入:1920×1080/60i,1920×1080/50i,1920×1080/24p,輸入接口:SMPTE 292M數字串行接口
比特深度:10-12bit
幅型比:16:9/4:3
視頻輸出接口:YUV分量或數字DVI接口
音頻輸入接口:AES/EBU
音頻輸出接口:RCA
成果形式:專利、軟件、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優先鼓勵技術創新和能夠面向應用的單
位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
6、多媒體信息提取和融合技術研究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B類)
研究目標
研究基于交互式應用的豐富媒體技術,實現流媒體、圖像、語音、文本在同一平臺的有機交互;基于XM技術實現多媒體課程的IMS、SCORM標準化;實現智能化多媒體數據挖掘分析、多用戶終端的桌面共享和程序共享,并為教學創造一個科學的貼近自然的培訓環境。
研究內容
多用戶終端的桌面共享和程序共享所需要的特殊壓縮技術;
基于IP的同步傳輸技術,以及分布式授權控制技術;
智能化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技術,提高多媒體信息獲取的效率和準確性。智能化定制數據提取融合和定制技術;
研究XM技術和多媒體課程的IMS、SCORM標準化;
研究基于交互式應用的豐富媒體技術,實現多媒體課件的實時制作。
成果形式:軟件、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優先鼓勵能夠將技術和應用出色結合的單位申請。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
三、信息獲取與處理主題項目指南
1、主動光學對地觀測技術(A類)
研究目標:
根據主動光學對地觀測發展趨勢與應用需求,開展具有創新性的主動光學對地觀測探索研究和先期技術驗證,為我國新一代光學遙感技術的跨越發展和應用提供技術儲備。
研究內容:
主動光學對地觀測成像技術基本概念、工作機理和性能特點的探討;
主動光學對地觀測成像關鍵技術及其實現方法研究;
主動光學對地觀測成像關鍵技術的實驗室驗證。
成果形式:樣機、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技術創新和應用背景。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2、超寬帶探地雷達技術(B類)
研究目標:
研究超寬帶探地雷達關鍵技術及系統,為地下管網等市政設施的無損勘察和探測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
研究內容:
超寬帶探地雷達信號處理技術;
地下目標識別技術;
可視化信息處理技術;
超寬帶探地雷達產品化。
成果形式:樣機、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應用需求和產業化前景;企業經費配
套。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3、人工嗅覺傳感器技術(B類)
研究目標:
針對環境監測、化工、交通、戰爭毒氣檢測等方面的應用需求,建立人工嗅覺信息處理系統,并開發相應的傳感器,該產品可用于環境質量和有毒氣體的連續監測。
研究內容:
人工嗅覺信息獲取與處理算法研究;
人工嗅覺信息處理系統研究;
新型氣敏傳感器研究;
人工嗅覺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成果形式:樣機、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應用需求和產業化前景。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4、空間信息元數據庫及操作工具(B類)
研究目標:
收集上海市空間信息元數據,建立元數據庫,開發元數據網絡操作工具,實現基于元數據技術的空間信息網絡共享。
研究內容:
空間信息元數據庫的體系結構;
空間信息元數據庫的更新維護與質量保證體系;
空間信息元數據庫的在線操作技術;
空間信息庫與元數據庫的在線鏈接技術。
成果形式:樣機、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技術創新、應用需求和產業化前景。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5、基于大型物流系統的空間信息技術(B類)
研究目標:
針對上海市三大物流園區對空間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需求,研究GIS、GPS與現代物流信息集成技術,建立面向大型物流園區政府和企業應用的空間物流信息服務系統,推動上海市空間信息應用和產業化發展。
研究內容:
GIS、GPS與現代物流信息集成技術;
空間物流信息在線分析與處理技術;
空間物流信息應用服務系統;
大型物流園區政府和企業應用示范。
成果形式:軟件與系統、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技術創新、應用需求和產業化前景,企業經費配套。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6、基于空間信息的城市房地資源管理軟件研究(B類)
研究目標:
針對城市空間信息在房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需要,研究城市多源數據處理與共享技術,實現房屋土地的產權、交易、抵押、租賃、維修等的一體化管理。
研究內容:
城市空間數據與城市房產數據的數據庫管理技術;
房地產管理中空間信息系統的多層網絡結構;
房地產中產、權、圖、證的一體化管理;
城市房地產中的三維可視化軟件。
成果形式:軟件、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技術創新、應用需求和產業化。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7、3S應用服務系統軟件開發(B類)
研究目標:
研究多空間信息源共享機制和服務體系,開發增值應用處理軟件,建立面向政府、企業和公眾的3S應用與服務系統,推動空間信息應用產業化。
研究內容:
3S與網絡及通信技術的集成方案;
多源空間數據加工;
增值應用處理軟件;
面向旅游、城管等行業的應用與服務系統。
成果形式:軟件與系統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技術創新、應用需求和產業化;企業經費配套。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8、基于空間影像信息的智能引擎技術(A類)
研究目標:
針對大型GIS空間影像數據庫影像搜索需要,研究基于影像內容的智能引擎技術,研發快速有效的搜索算法和應用軟件。
研究內容:
基于空間影像信息的智能引擎系統體系結構;
基于形狀的影像搜索;
基于顏色的影像搜索;
基于紋理的影像搜索;
搜索結果的融合與判斷;
快速影像搜索算法與應用軟件開發。
成果形式:軟件、論文
申請條件:自由申請,強調技術創新、應用需求和產業化前景。
起止時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
四、信息安全主題項目指南
1、網絡安全設備的綜合管理和聯動反應技術(B類)
研究目標:
進行信息安全設備單元接口標準化研究工作,研究對現有的各種網絡安全設備的統一監控、管理以及相關設備之間的聯動反應,簡化用戶對各種安全設備的管理工作,提高網絡安全管理的自動化程度。
研究內容:
網絡的安全需要各種安全設備的協同工作來保證,隨設備類型和數量的增多,用戶的管理工作也越來越困難,為此需要研究開發一個具有一定自動化管理功能的系統,保證網絡的安全性。
主要關鍵技術包括:
各種安全設備監控協議的研究
各種安全設備互動協議與接口標準的研究
使用安全策略管理不同安全設備的研究
主要指標:
網絡安全設備的運行狀態實時監視與控制
網絡安全設備按照安全策略實現互動
安全設備間協同工作的協議與接口標準
成果形式:軟件
申請條件:申請單位具有相關產品基礎、工作基礎和實際經驗。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2、 無線PKI關鍵技術研究與實現(B類)
研究內容:
基于WPKI機制中的無線匿名協議;
適合無線環境的加密、簽名算法;
WPKI機制中的證書格式研究;
研究目標與技術指標:
WPKI機制
? 支持對各實體證書大小的優化
1) 能發放移動設備支持700字節的證書。
2) 能發放別的證書處理實體能處理的1000-2000字節的證書。
3) 能發放WTS證書,并提供其編解碼程序庫。
? 支持對各實體的證書擴展
1)用戶認證/簽名證書:支持以下證書擴展:extKeyUsage,subjectAtname,keyUsage。
2)服務器認證證書:支持以下證書擴展:authorityKeyIdentifier, subjectAtname, keyUsage,extKeyUsage。
3)機構證書:與用戶認證證書同。
? 支持的簽名算法
1) 支持ECDH、ECDSA,密鑰長度:160-195字節
2) 支持RSA,密鑰長度:1024-2048字節
3) WPKI產品的簽證機關(CA)支持WindowsNT/2000、soarix操作系統,層次為3級。
4) WPKI的證書管理系統支持WindowsNT/2000系統,能發證書到移動終端的智能SIM卡上。
基于WPKI的無線匿名安全協議
? 提出適用于無線移動應用環境下的基于WPKI的匿名服務方案、匿名協議及應用模型。
? 協議有效性的證明。
? 協議服務器仿真。
成果形式:軟件
申請條件:申請單位具有相關產品基礎、工作基礎和實際經驗。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3、 安全隔離與交換技術研究(B類)
研究目標:
針對國家電子政務網絡系統結構要求,研究在物理隔離要求前提下的網絡隔離與安全交換技術,形成原型系統,為電子政務系統提供該方面的解決方案。
研究內容:
內外網隔離技術。主要包括隔離理論體系研究、隔離協議和隔離器專用硬件研究、隔離器專用操作系統研究、隔離器軟件研究等方面。
適度信息交換技術。研究在保障安全隔離的前提下,如何提供盡可能強的信息交換能力方面的技術。包括流量、流向控制以及斷點續發技術的研究。
有效防范外網黑客攻擊技術。在研究黑客攻擊原理的基礎上,研究防范各種黑客攻擊的技術。
病毒攻擊防范技術。研究如何防范外網計算機病毒對內網造成危害。
面向內容的傳輸控制技術。研究高效實用的內外網傳輸內容保密檢查技術。
綜合集成技術研究。研究將相關成果集成為實用化的"安全隔離與信息交換系統"的技術。
技術指標:
任一時間點上,只與內外網中一者有物理連接;
支持常見的通用協議,包括HTTP、SMTP/POP3等;
支持多種數據交換模式,包括實時模式與批量數據模式;實時模式中平均數據交換速率不低于10Mbps。
成果形式:軟件
申請條件:申請單位具有相關產品基礎、工作基礎和實際經驗。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4、 計算機網絡系統應急響應和災難恢復技術(B類)
研究目標:
研究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應急響應和快速恢復技術智能工具平臺,對特定邊界的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應急響應及災難恢復平臺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并能夠應用推廣,研究計算機涉網絡系統對遭到破壞的系統、文件和數據進行快速恢復的方法,以及將事故系統的自我診斷與自我恢復相結合的技術。為建立信息安全應急反應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手段。提高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災難的發現、處理及事故恢復能力。
研究內容:
根據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規劃特點及特定的安全需求,研究計算機網絡系統應急響應和災難恢復技術:
計算機網絡系統事件分析診斷與攻擊取證技術
計算機網絡系統系統容災技術
計算機網絡系統系統智能備份與快速恢復功能
主要關鍵技術包括:
計算機網絡系統災難分析診斷與攻擊取證技術要求具有事件分析診斷與攻擊取證功能,具備網絡系統入侵檢測系統和主機日志綜合審計系統,支持快速反應的攻擊事件原因快速診斷。
計算機網絡系統系統容災技術要求具備響應計算機網絡系統攻擊的主動防護技術和系統容災能力技術模型
計算機網絡系統系統智能備份與快速恢復功能要求基于網絡系統入侵檢測系統的主機日志綜合審計分析結果,根據系統受害狀況實現備份的自動化、智能化以及災難恢復時對主流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程序的系統和數據進行快速恢復能力。
主要指標:
計算機網絡系統災難分析診斷與攻擊取證技術
計算機網絡系統系統容災技術
計算機網絡系統系統智能備份與快速恢復能力
成果形式:軟件
申請條件:申請單位具有相關產品基礎、工作基礎和實際經驗。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
5、基于量子認證系統?quot;量子鎖"技術研究(A類)
研究內容:
"量子鎖"的實現原理是:利用發光二極管或激光器產生量子信號。所產生的量子信號經過測量或其它方式的處理后改變其狀態。在一定條件下,處理后的量子信號和處理前的量子信號滿足非正交的關系,這種非正交關系可用來實現身份認證。非正交量子信號間的不可克隆性,使得該系統具有無條件安全性。
"量子鎖"采用鎖與鑰匙分離的結構,不同的用戶使用不同的鑰匙。但是,量子鎖和鑰匙以量子效應為基礎實現,因而具有無條件安全性。在"量子鎖"的研制中主要研究以下內容:
單用戶量子認證技術,
多用戶同時控制的量子認證技術,
量子信號接收與檢測技術。
主要指標:
研制出可應用的"量子鎖"樣機(接近產品),申請一項技術專利
成果形式:樣機,論文
申請條件:申請單位具有相關產品基礎、工作基礎和實際經驗。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
6、基于素數編碼理論的信息安全技術研究與應用
研究目標
研究素數化網絡通信模式,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基于素數編碼理論的信息安全通信軟件,軟件固化達到推廣應用。
研究內容
應用數學、化學、物理、生物等多學科的前沿理論對數字進行控制、管理和分配,"數字"素數化,保證網絡通信傳遞的數據安全性、可靠性和唯一性。
主要指標:
信道中的信源編碼信息量100%被壓縮
數據100%檢錯
100%做到有效、安全。
成果形式:軟件,軟件固化
申請條件:申請單位具有相關產品基礎、工作基礎和實際經驗。
起止時間: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