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關于發布2025年度關鍵技術研發計劃“細胞與基因治療”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5-03-25 來源: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滬科指南〔2025〕5號
?
各有關單位:
?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上海市促進基因治療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發布2025年度關鍵技術研發計劃“細胞與基因治療”項目申報指南。
?
一、征集范圍
?
專題一、新靶點新機制研究
?
研究目標:發現確認細胞(基因)治療新靶點新機制,并獲得相關候選藥物動物水平的有效性評價報告。
?
研究內容:圍繞免疫應答新機制、基因表達調控新路徑等方向,開展細胞(基因)治療新靶點新機制研究,發現并確認細胞(基因)治療候選藥物,并在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疾病動物模型中完成驗證及有效性評價。
?
執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6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100萬元。
?
專題二、關鍵技術開發
?
方向1、精準基因表達調控技術
?
研究目標: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準基因表達調控工具,獲得動物水平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報告。
?
研究內容:基于CRISPR等系統,開發DNA甲基化與組蛋白修飾協同等新型基因表達調控工具,優化其靶向性、持久性和調控效率;構建調控元件庫,篩選開發疾病相關基因表達調控技術,并在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疾病動物模型中完成脫靶效應、免疫原性等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
?
執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每個方向擬支持不超過2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200萬元。
?
方向2、實體瘤靶向遞送技術
?
研究目標: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實體瘤靶向遞送技術,實現T細胞接合劑雙抗等基因在瘤內的特異性表達,獲得動物水平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報告。
?
研究內容:開發實體瘤靶向的病毒或非病毒遞送系統,實現T細胞接合劑雙特異性抗體等基因在瘤內的特異性表達;通過在瘤內共表達免疫調節因子基因等方式,重塑腫瘤免疫微環境,優化瘤內T細胞接合劑活性,高效激活瘤內T細胞,特異性地殺傷腫瘤;在肝癌、肺癌等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疾病動物模型中開展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
?
執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每個方向擬支持不超過2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200萬元。
?
方向3、新型T細胞擴增激活材料
?
研究目標:研制具備免疫激活和抗耗竭能力的仿細胞材料,獲得穩定擴增的T細胞表型和抗腫瘤效力報告。
?
研究內容:以多糖等免疫相關生物大分子為原料,構筑直徑6-80微米的全尺度仿細胞材料,具有清晰的仿細胞“膜-質”結構和類似天然細胞的機械性能;模擬天然抗原呈遞細胞,構建仿生免疫界面,通過免疫細胞間鄰分泌信號模式激活T細胞;維持T細胞體外高穩定、低耗竭擴增激活狀態20天以上;研發全水相仿細胞材料制備工藝及裝備,單批次產量百克級;開展T細胞擴增激活評價。
?
執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每個方向擬支持不超過2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200萬元。
?
方向4、基于工程化外泌體的基因治療技術
?
研究目標: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程化外泌體靶向遞送系統,具備核酸藥物裝載釋放能力,獲得動物水平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報告。
?
研究內容:在前期基因治療靶點研究的基礎上,構建多能干細胞制備、細胞內基因過表達體系,開發能夠主動裝載核酸藥物的工程化外泌體,提高裝載效率和靶向遞送能力,并在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疾病動物模型中開展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
?
執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每個方向擬支持不超過2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200萬元。
?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企業申報。
?
方向5、CAR-NK技術
?
研究目標: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AR-NK技術,打造邏輯門控、趨化、抗耗竭等功能元件,完成動物水平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評價報告。
?
研究內容:開展CAR-NK基因線路與模塊化工程設計,具備精準區分病變細胞與正常細胞、自動響應疾病微環境信號、主動進入病變組織、抵抗免疫衰竭等功能,并在腫瘤、自身免疫病、退行性疾病等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疾病動物模型中完成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
?
執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每個方向擬支持不超過2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200萬元。
?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企業申報。
?
方向6、造血干細胞體外擴增技術
?
研究目標: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造血干細胞體外擴增技術,獲得動物水平移植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報告。
?
研究內容:優化細胞因子、小分子添加劑等培養條件,建立無血清、無滋養層的體外人造血干細胞擴增體系;開發人造血干細胞體外培養新技術,單次擴增數量不低于108個,擴增后CD34+/CD45+造血干細胞比例大于90%、未分化多能干細胞殘留量小于0.001%;開展動物水平人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
?
執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每個方向擬支持不超過2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200萬元。
?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企業申報。
?
方向7、免疫細胞用化學成分限定培養基
?
研究目標: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免疫細胞用化學成分限定培養基,獲得擴增能力、細胞收獲活率鑒定報告。
?
研究內容:針對CAR-T,U-CART,γδT,TIL等免疫細胞療法體外培養需求,優化培養基組分比例,建立無血清、無動物源、無人源成分的化學成分限定培養基的核心配方;開發成分穩定、無菌、無需血清替代物的規模化生產工藝,T細胞培養9天擴增倍數不低于150倍,CAR表達慢病毒載體轉導比例不低于70%,細胞收獲活率不低于90%;建立免疫細胞用化學成分限定培養基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完成規模商業化生產驗證。
?
執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每個方向擬支持不超過2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200萬元。
?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企業申報。
?
專題三、產品集成攻關
?
方向1、肝臟類器官產品開發
?
研究目標:開發GMP級肝臟類器官規模化制備及低溫保存新技術,建立肝臟類器官免疫排斥保護和移植治療方案,完成肝衰竭等疾病的肝臟類器官移植治療4例以上,獲得早期臨床驗證報告。
?
研究內容:開發人肝細胞體外高效擴增技術,擴增能力不低于107倍;建立符合GMP標準的肝臟類器官大規模制備工藝和質控體系,制備能力不低于每批次109細胞;解析肝臟類器官低溫損傷響應機制,建立臨床兼容、大規模和標準化的液氮低溫保存技術;開發通用型肝臟類器官的免疫排斥保護和移植治療方案,并在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疾病動物模型中完成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開展肝衰竭等疾病的肝臟類器官移植治療,獲得不良事件、肝功能、生存率等關鍵數據,完成早期臨床驗證。
?
執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9年5月31日。
?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每個方向擬資助不超過1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500萬元。
?
申報主體要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三級甲等醫療機構共同申報(須均為本市單位,且掃描上傳正式合作協議)。
?
方向2、神經干細胞產品開發
?
研究目標: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神經系統疾病干細胞治療新技術,完成神經系統疾病干細胞治療10例以上,獲得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早期臨床驗證報告。
?
研究內容:針對帕金森病、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難治性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開發干細胞定向分化新技術,并在非人靈長類神經系統疾病模型中完成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建立能夠同時記錄轉錄組、空間組等信息的單細胞多組學譜系示蹤新技術,解析干細胞分化譜系和干細胞腦內移植后的命運轉歸;建立臨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終點評價指標,開展神經系統疾病干細胞治療,系統評估不良事件發生率等安全性指標,獲得神經系統相關的運動、認知和情緒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等關鍵數據,完成早期臨床驗證。
?
執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9年5月31日。
?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每個方向擬資助不超過1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500萬元。
?
申報主體要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三級甲等醫療機構共同申報(須均為本市單位,且掃描上傳正式合作協議)。
?
方向3、遺傳性視網膜病變基因治療產品開發
?
研究目標:建立針對遺傳性視網膜病變基因治療的臨床研究體系和終點評價指標,開發針對相關眼病的基因治療技術,完成遺傳性視網膜病變基因治療6例以上,獲得創新藥物臨床試驗批件1項。
?
研究內容:在前期遺傳性視網膜病變隊列和基因治療臨床研究基礎上,開展相關眼病的自然病程研究,建立臨床研究終點評價指標;建設人工智能驅動基因治療載體設計平臺,開發免疫原性低、肝毒性低、基因導入效率高的基因治療遞送載體;針對遺傳性視網膜病變相關靶點,開發基因治療產品,并建立相應疾病的小動物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完成臨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開展遺傳性視網膜病變基因治療,完成早期臨床驗證。
?
執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9年5月31日。
?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每個方向擬資助不超過1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500萬元。
?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三級甲等醫療機構共同申報(須均為本市單位,且掃描上傳正式合作協議)。
?
二、申報要求
?
除滿足前述相應條件外,還須遵循以下要求:
?
1.項目申報單位應當是注冊在本市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具有組織項目實施的相應能力。
?
2.對于申請人在以往市級財政資金或其他機構(如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項目基礎上提出的新項目,應明確闡述二者的異同、繼承與發展關系。
?
3.所有申報單位和項目參與人應遵守科研誠信管理要求,項目負責人應承諾所提交材料真實性,申報單位應當對申請人的申請資格負責,并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內容的項目申請。
?
4.申報項目若提出回避專家申請的,須在提交項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時,上傳由申報單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專家名單與理由。
?
5.所有申報單位和項目參與人應遵守科技倫理準則。擬開展的科技活動應進行科技倫理風險評估,涉及科技部《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國科發監〔2023〕167號)第二條所列范圍科技活動的,應按要求進行科技倫理審查并提供相應的科技倫理審查批準材料。
?
6.所有申報單位和項目參與人應遵守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相關法規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相關規定。
?
7.已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市科委科技計劃在研項目2項及以上者,不得作為項目負責人申報。
?
8.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應當真實、合理,符合市科委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的有關要求。
?
9.每位項目負責人申報項目不超過1項。
?
10.每個單位每個方向申報項目不超過1項。
?
三、申報方式
?
1.項目申報采用網上申報方式,無需送交紙質材料。請申請人通過“上海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統”(https://svc.stcsm.sh.gov.cn)進入“項目申報”,進行網上填報,由申報單位對填報內容進行網上審核后提交。
?
【初次填寫】使用“一網通辦”登錄(如尚未注冊賬號,請先轉入“一網通辦”注冊賬號頁面完成注冊),進入申報指南頁面,點擊相應的指南專題,進行項目申報;
?
【繼續填寫】使用“一網通辦”登錄后,繼續該項目的填報。
?
2.項目網上填報起始時間為2025年4月2日9:00,截止時間(含申報單位網上審核提交)為2025年4月22日16:30。
?
四、評審方式
?
采用一輪通訊評審方式。
?
五、立項公示
?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將按規定向社會公示擬立項項目清單,接受公眾異議。
?
六、咨詢電話
?
服務熱線:8008205114(座機)、4008205114(手機)
?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202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