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分子調控電致化學發光光譜的方法,其特征是:它是由ECL發光供體和熒光探針受體兩個部分構成,通過兩者之間的能量轉移,實現對ECL光譜的調控,所述的熒光探針為部花菁-香豆素雜化染料,簡稱CouMC,并且通過加入硫化氫破壞熒光探針受體,可以實現光譜移動的可逆變化,它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取一塊ITO玻璃,放入42.5mm×12.5mm×12.5mm的透明電極池中,用鱷魚夾將ITO與電解池的一個側面貼合住,并將ITO導電面朝向光電倍增管;步驟2.向電解池中加入1.5mL含有100μM三聯吡啶釕、40mM三丙胺和pH=7.4的100mM磷酸鹽緩沖液的電解液,將銀/氯化銀參比電極和鉑絲對電極也一同插入電解液中,將電化學工作站的三根引線分別夾到對應的電極上;步驟3.同時觸發電化學工作站與光譜儀,調用電化學工作站的恒電位方法,設定恒電壓為1.4V,靈敏度為10-4A,光譜儀的出射狹縫為20nm,掃描速度為1200nm/分鐘,掃描范圍為400nm-800nm,光電倍增管高壓設為700V;步驟4.按照步驟3的方法,讓光譜儀連續采集30張ECL光譜數據,取第30張作為最終的ECL光譜;步驟5.向1.5mL含有100μM三聯吡啶釕、40mM三丙胺和pH=7.4的100mM磷酸鹽緩沖液的電解液中不斷加入探針CouMC,按照步驟4的方法,得到不同濃度CouMC電解液所對應的ECL光譜;步驟6.向1.5mL含有100μM三聯吡啶釕,50μM CouMC,40mM三丙胺,pH=7.4的100mM磷酸鹽緩沖液的電解液中不斷加入硫化氫,按照步驟4的方法,得到不同濃度硫化氫電解液所對應的ECL光譜,ECL光譜隨著硫化氫的增加而不斷藍移。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調控電致化學發光光譜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熒光探針由如下方法合成:步驟1.取5.79g 4-二乙胺基水楊醛、9.61g丙二酸二乙酯和3mL哌啶加入到90mL乙醇中,將混合物在氮氣保護中回流反應20小時,隨后將乙醇旋轉蒸發后,加入60mL濃鹽酸和60mL冰醋酸,將混合物在氮氣保護中回流反應34小時,等反應液冷卻到室溫后,將反應液加入到300mL冷水中,再在攪拌中逐滴加入40%的氫氧化鈉溶液,直到溶液pH=5,灰白色沉淀析出,將沉淀抽濾,用水洗滌3次后,真空干燥24小時,得到7-二乙胺基香豆素;步驟2.取3mL三氯氧磷在氮氣保護下注射入50mL三口燒瓶中,然后將2mL無水DMF逐滴注射入反應液中,隨后反應液在35℃中攪拌30分鐘產生紅色的溶液,將溶解有1.5g的7-二乙胺基香豆素的10mL的DMF溶液逐滴注射入反應液中,隨后反應液在60℃攪拌22小時,將此混合液倒入到100mL冷水中,20%氫氧化鈉逐滴加入到混合液中,直到混合液的pH=8,溶液中析出大量沉淀,將沉淀抽濾后,用冷水洗滌3次,真空干燥24小時,得到3-乙醛-7-二乙胺基香豆素;步驟3.取0.32g 2,3,3-三甲基吲哚和0.87g 3-碘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解于60mL乙腈中,將反應液在避光,氮氣保護下回流24小時,旋轉蒸發除去乙腈后,將殘留的液體轉移到30mL正己烷中,析出得到紅色黏稠狀固體,將其再用正己烷洗滌4次后,得到1-三甲氧基硅烷-2,3,3-三甲基吲哚;步驟4.取163.5mg 3-乙醛-7-二乙胺基香豆素和63.4mg 1-三甲氧基硅烷-2,3,3-三甲基吲哚加入到乙醇中,將反應液氮氣保護下在66℃下攪拌10小時,旋轉蒸發除去乙醇后,將殘留物通過硅膠色譜柱分離,洗脫液為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最終的硫化氫響應的部花菁-香豆素雜化染料。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