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治療胃腸疾病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取原料藥配比鉤藤34.10份、厚樸136.40份、天花粉102.30份、茯苓272.80份、白芷136.40份、廣東神曲136.40份、蒺藜34.10份、蒼術136.40份、葛根136.40份、化橘紅68.20份、稻芽102.30份、菊花68.20份、木香136.40份、廣藿香136.40份、薄荷68.20份、薏苡仁170.50份備用;b.取木香、廣藿香、厚樸、蒼術、白芷、薄荷6味,粉碎成粗粉,分別置于超臨界CO2裝置的萃取器中提取,得提取物;將提取物混合,加入5倍提取物量的環糊精包合,得環糊精包合物,備用;藥渣合并在一起,超聲提取,溫度65~70℃,提取2次,每次1小時;過濾,得超聲提取液,備用;取鉤藤、化橘紅、葛根、茯苓、菊花、蒺藜、天花粉、薏苡仁、廣東神曲等藥材,加8倍量水浸泡,加熱煎煮三次,過濾,濾液與超聲提取液合并,濃縮,高速離心,濃縮,噴霧干燥,得干浸膏粉,備用;取原料藥配比的稻芽,粉碎成粗粉后,置超微粉碎裝置中連續粉碎,得400目以上稻芽超微粉,備用;c.取上述干浸膏粉、糊精包合物、稻芽超微粉混合均勻,制成本發明藥物活性組分。2.如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胃腸疾病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制得的藥物活性組分與膠囊常用的輔料混合,按照膠囊常規制備方法制成膠囊劑。3.如權利要求2所述治療胃腸疾病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制得的藥物活性組分中加入輔料,其中輔料選自淀粉、糊精、乳糖、PVP、羧甲基淀粉鈉輔料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混合均勻,加8%~75%乙醇制粒,用量為干浸膏細粉、糊精包埋物和輔料用量的4%~60%;將顆粒干燥,加入輔料,輔料選自硬脂酸鎂、硅膠、聚乙二醇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組合,混合均勻,裝入藥用膠囊中,即得膠囊劑。4.如權利要求3所述治療胃腸疾病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制得的藥物活性組分中加入輔料,輔料選自淀粉、糊精、乳糖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所用輔料的重量為干浸膏細粉、糊精包埋物重量之和的0.5~6倍,混合均勻,加10~70%乙醇制粒,用量為干浸膏細粉、糊精包埋物和輔料用量的5~50%;將顆粒干燥,加入潤滑劑,潤滑劑選自硬脂酸鎂、硅膠、聚乙二醇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組合,所用潤滑劑的重量為干浸膏細粉、糊精包埋物重量之和的0.1~8%,混合均勻,裝入藥用膠囊中,即得膠囊劑。5.如權利要求4所述治療胃腸疾病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制得的藥物活性組分中加入淀粉,淀粉的重量為干浸膏細粉、糊精包埋物重量之和的0.5~2倍,混合均勻,加25%乙醇制粒,用量為干浸膏細粉、糊精包埋物和輔料用量的8~20%;將顆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鎂,硬脂酸鎂的重量為干浸膏細粉、糊精包埋物重量之和的0.1~2%,混合均勻,裝入藥用膠囊中,即得膠囊劑。
展開